听新闻
放大镜
记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上)
2018-04-26 17:56: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细心的人会发现,除了一些重要场合,吴协恩脚上穿的永远是一双普通的黑色布鞋。像他父亲吴仁宝一样,喜欢穿布鞋的吴协恩每天都在村里小道上走一走。他说:“布鞋啊,穿着结实,做事踏实。”

  “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是吴协恩2003年担任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以来坚守的信条,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团结带领村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富华西”的道路,让老百姓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你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心里才会装着你”

  “干部要有权威,一是廉洁,二是懂行,廉洁才有权,懂行才有威。”这是吴协恩给自己定下的“必修课”。

  2013年3月,吴仁宝老书记过世后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吴协恩提出:“老书记身上好学的我要先学!”吴仁宝从70年代初就给自己定下了“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吴协恩说:“从今天开始,我也不拿奖金,只拿每月3500元的基本工资。”有人劝他,现在就不拿,是不是早了一点,老书记也是到70岁才不拿奖金的。而吴协恩认为,学习父亲的奋斗精神、奉献情怀,必须从他做起,从现在做起。

  “吴书记把老百姓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没有私心。”与吴协恩搭档多年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杨红玉说,“建村57年来,华西村有6任主办会计,但没有一人是村书记的家人。而且村里规定,从建村起所有账簿必须长期保存,以便有据可查。”

  与华西人谈起吴协恩,在他们的评价中有三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不容易”“佩服”“放心”。“不容易”,是说挑好华西这副担子不容易;“佩服”,是对领导班子特别是吴协恩以身作则、甘于奉献的行动感到佩服;“放心”,是对华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表示放心。

  “与其握紧拳头让群众猜,不如张开手掌让群众看”

  “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话。我们听了群众的话,群众自然会听我们的话。”在吴协恩看来,发展是为了造福群众,也必须依靠群众。

  尤其是在监督上,吴协恩说:“加强对我们干部的监督和约束,就是要让‘眼睛’与‘耳朵’更多一点。华西村不是少数人监督多数人,而是多数人监督少数人。”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向全村公布,24小时接听村民来电。平时他步行上班,村民有啥事儿,路上就能找到他。

  “与其握紧拳头让群众猜,不如张开手掌让群众看。”为保障村民充分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干部的收入公开,党务、村务、厂务公开。凡此种种都增添了华西村村民主人翁意识和满满的获得感。

  在华西村,各个领域都制定了结合实际的制度,村有村规,民有民约,厂有厂纪。而且这些规章制度从来都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刻在心上,悬在头上”,严格的制度让村干部用权有所遵循,干事有所约束。

  “我们干部不舒服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个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吴协恩把老书记的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常说:“我们干部就是处理困难的,如果不去处理困难,要我们干部做什么。”

  华西村创新开展了党员联户“1+10”制度,由1名骨干党员联系10户左右村民,全村共有95名党员组长为970户村民家庭服务,每周入户,每月集中学习、传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精神,并以“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倾听、讨论村民诉求。

  不少村民提出:生活富裕了,希望有一个健身休闲的地方,提升精神生活。村里积极回应这一诉求,建设了3.18万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吴协恩说:“就是要通过‘双送’:送知识、送健康,让村民脑袋比口袋更富有!”

  与往常一样,每天的早晨和傍晚,吴协恩穿着布鞋准时出现在村里的小道上,看着熟悉的景色,再与经过的村民简单寒暄几句。也曾有人问他:“吴书记,都什么年代了,你怎么还穿布鞋啊?”吴协恩说:“脚上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里想什么,为民做什么。”(记者 孙权 通讯员 沈少春)

  编辑: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