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检察长会议,两级检察长齐聚一堂,交流工作经验,为2018年成都检察工作带来各种“干货”。
今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将坚持检察机关宪法定位,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加强检察机关党的建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持之以恒纵深推进争创全国一流检察机关“六大基础工程”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成都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吕瑶对2018年全市检察工作进行部署。她要求不断丰富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奋斗路径的新内涵,注入新时代活力,推动全市检察工作跨越式发展。吕瑶同时强调要均衡发展,不仅各项检察职能要得到充分发挥,各区域之间也要平衡发展。
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做到精准服务
吕瑶要求全市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全力服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如何做到精准服务?笔者注意到三点:
一是在保障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上,要构建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检察环节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二是更加注重产权司法保护,她要求全市检察机关落实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平等保护等司法政策,依法服务改革创新。
三是注重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正确处理惩治犯罪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既依法打击犯罪又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会上,“三大攻坚战”被作为检察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也是精准服务的具体要求。
完善检察监督体系,拓展监督新职能
“完善检察监督体系,全面提升检察监督工作水平。”吕瑶表示,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成都市检察机关责无旁贷,除了要全面加强刑事检察监督、深化民行检察监督外,稳步开展公益诉讼、加大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力度、创新未成年人检察监督这三块工作有更多令人期待的动作。
成都市检察机关在发挥公益诉讼这一新职能时,强调牢固树立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并重意识,必须经过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自我纠错、主动履职,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效率。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开展公益诉讼新工作机制,把公益诉讼这个新增长点做大做强。
据了解,2018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将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两法衔接”专项平台,认真落实知识产权案件备案审查规范,不断优化案件“双报制”工作模式,推进知识产权检察制度化建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内合外联、上下一体”的“成都模式”。此外,他们将持续深入开展强制亲职教育,进一步健全强制亲职教育机制,探索建立家庭监护检察监督干预体系。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措施落地落实
吕瑶要求全市检察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落实,包括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主动适应监察委员会办案工作新模式等。
按照中央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安排部署,2018年成都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内设机构改革,2018年底前要完成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二是以完善办案绩效考评制度为抓手,确保办案责任制落地落实。
据悉,成都市检察院正在推进“案件权重系数测算”工作,以实现不同业务门类、不同案件类型的办案工作量可测算、可比较。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智慧检务”建设
会议多次提到“智慧检务”建设。笔者了解到,2018年成都市检察院将制定《“智慧检察”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检察大数据中心、智慧侦监、智慧公诉、“三远一网”、智能办案区、智能语音、智能视频图像识别等系统建设,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检察机关、各部门的智慧检务系统,逐步解决过去智慧检务建设中“谋与建”“建与用”“分与合”三者脱节的问题。(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