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随笔:冬思
2023-01-12 18:28:00  来源: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检察院

  一天天,一周周,一转眼,一年的冬季又来了,肃穆又包罗万象的冬季裹挟着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势不可挡地占领了南方大地,也占据了人们的内心,拂扫夏日留在心中的浮躁,督促人们冷静地反思这一年的得与失。

  人到了三十多岁的年纪,不再轻易地将好坏作为评判得失的标准,二十多岁时学的辩证法在这个时候才能深刻地领悟: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好与坏、得与失是相对的,是会互相转化的。三十多岁的年纪,不能再像二十几岁那样尽情享受生命的轻盈愉悦,而是在经历生活磨炼之后多了一些深思熟虑的稳重和探究生命本质的哲思。

  当今的年轻人,成长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之中,有的是现实主义者,有的是浪漫主义者,有的是崇尚“躺平”的犬儒主义者,还有的是什么也不思考的玩乐主义者。但是,无论是哪种人,只要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要接受人生的考验,这种考验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升学与就业、工作与事业、婚姻与家庭;理想与现实、此岸与彼岸。一个人在面对这些具体现象时,如何思考、如何行为将决定了他或她的每一天、每个阶段以及整个人生的幸福。然而,具体现象是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本态也是趋于无序的,物质的人生活在无序的自然状态中必然会产生压力。心理学家米哈里教授提出“精神熵”这个概念,意思是:每当信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时,就会发生内在的失序。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出现的抑郁、空虚等心理问题往往是因为我们的“精神熵”出现了紊乱与失衡。那么如何降低“熵值”,让自己处于一个稳定、理性、平和达观的精神状态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要学会常常反思自己。苏格拉底就曾断言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意思就是:人要学会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包括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理想以及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真理之间的距离。这一点对当代青年是很必要的,因为很多青年常常急于前行,忙于探索外部世界,不愿花一点时间反观自身,甚至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这样的状态必然导致浑浑噩噩、人云亦云、浮躁空虚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拿什么来审视自己呢?笔者认为,青春时期的理想与梦想就可以用作审视自己的标准。青春时期的理想与梦想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初、最美好的梦想,是人生最纯洁时代的信念,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也正是这个意思。有一种论调认为谈梦想是幼稚的,作家北岛在《波兰来客》中就回应道:“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梦想是命运之海的灯塔,是苦难之漠的绿洲,是自我审视的起点,是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

  二是要培养起正确的人生态度。作家村上春树在练习马拉松跑步时结识了一位马拉松运动员,村上先生向其讨教马拉松比赛的诀窍,那位运动员告诉他:“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意思是: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生活从来都不会是一片坦途,困境与痛苦常常伴随人生,人无法阻止大自然刮风降雨,但可以选择自己面对阴天的心情,可以选择自己面对困境的态度。那么,如何培养起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呢?笔者认为接受困难的历练,认识到困难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必要。新疆帕米尔高原上有一条盘龙古道,全长75公里,有30多公里是在山上盘绕,跨越4100米的海拔。在这条路的尽头有一块牌子,上书:“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这条路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如果一个人一直生活在温室里,从未经受风雨坎坷,那么出了温室他将寸步难行;但如果一个人一直经受风雨的考验,走过了很多坎坷的弯路,那么往后的小风小浪就再也难不倒他了,对其亦是稀松平常了。所以,培养积极人生态度的前提是要经历过困难的磨炼,接受困难是生活的常态。

  三是要练就一些审美的能力。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过:“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本字典,但能把字典里的字编纂成书或赋成诗,那就要看个人情趣与能力了。现实生活常常是有限的,而人的思想与追求常常是无限的,这就造成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苦闷。但是,如果能跳出这种苦闷来反观这种苦闷,兴许就没那么苦闷了,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超脱。怎样才能获取超脱的人生态度呢?笔者认为超脱是一种能力,而练就这种能力的方法就在于审美。有人可能会认为,审美还需要能力吗?漂亮的,多彩的,甚至昂贵的一眼看去就是美的,无需能力或者技巧。其实,审美并非如此简单、如此本能。比如,断臂维纳斯被全世界奉为美之象征,你可曾想过为什么被毁坏掉半条胳膊的维纳斯能够胜过那么多完好无缺的古希腊石像呢?其实这是因为断臂的维纳斯实现了身体部分与整体的和谐,而那些完好无损的石像正面直立,非常呆板单一,部分与整体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的区分度;反而断臂的维纳斯正因为断臂突出了这种区分度和动感的同时保持了整体的统一。所以,审美是需要一种识别美的能力,尤其是需要一种审“丑”的能力,即把不完美的、不完整的审视成美的能力。这个道理移到生活中也是一样的。生活中的困难也可以被审视为人生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像交响乐中的高潮与低谷都是增强音乐戏剧性和艺术性的部分一样。美源于生活,源于对生活的感知,源于人心灵深处的体验与创造;审美的真正精神在于生成着、培育着我们感官的敏感力量、心灵的丰富情感,形成对事物更完善的看法,剔除人性中一些丑陋的东西,更加懂得珍惜世间的真、善、美。

  (作者系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助理丁欣)

  编辑:徐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