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湖北武汉:三点着力 打造“文化自信”检察版
2018-04-12 18:39:00  来源:检察日报

湖北武汉:三点着力,打造“文化自信”检察版

融文化于管理 以文化促规范 用文化强素质

客座主持人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检察院 周晶晶

检察文化建设是检察队伍树根立魂的硬基础和检察事业创新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武汉市检察机关大力实施“文化育检”战略,积极打造“文化自信”的武汉检察版,为实现检察工作跨入国家中心城市前列的目标,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和精神支撑。2017年,武汉市检察院和该市汉阳区、青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基层院被评为“湖北省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

镜头一 融文化于管理

向精细化管理要动力

【洪山区人民检察院】

走进武汉市洪山区检察院,明显能感受到获评基层院考核优秀等次给干警们带来的喜悦与自信。

作为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基层院之一,洪山区检察院曾有着长达12年与先进无缘的历史。面对困境,2016年9月,新一届院党组成立之后就着手分析制约工作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并着力从根源上予以解决。“我们院干警在精气神上有所缺乏,现有管理理念和机制难以激发干警干事创业的激情。”检察长杨屹东在履新后的第一次党组会上这样说道。

此后,该院党组树立“将文化融入制度,以制度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检察业务为单元,分类建立办案流程图、办案规程、管控机制“三位一体”的流程管理和过程控制办案模式,将管理文化细化于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功效,探索建立了司法办案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尽量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行政效能和办案效率。

该院每年受理的批捕、公诉案件均在1000余件以上,人少案多矛盾突出。但侦查监督部检察官缪陈晨在2017年除较好地完成所有办案任务外,还有5篇论文被公开发表。“院里通过精细化管理,将检察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谈及按期保质完成海量办案任务的同时能有如此多的调研成果,缪陈晨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该院管理理念的转变。

据了解,该院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特点梳理责任清单,明晰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同时针对改革任务叠加期间的特殊情况,扎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倡导“动车精神”,引导全员自带引擎,帮助干警在司法办案中转化价值理念,改进思维模式,发挥检察文化在调动人、凝聚人、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性。从而实现“一年争创全市先进”的工作目标。

新入职的“老检察”

【汉阳区人民检察院】

“思考和学习是提升执行力的‘内功’,这也是智慧办案理念给我的新启示。”今年2月9日,在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二楼会议室里正举行“破除中梗阻,提升执行力”支部讨论会。看了一眼墙上那幅笔力苍劲的“智”字,案件管理部新进干警曹梦琪说出了她对提升执行力的想法。

在考入该院之前,她曾是这里的雇员制检察辅助人员。初来检察院的曹梦琪对自己岗位的认识就是做做简单、机械工作的文员。然而,她却发现,有些案卷材料即使照着标准卷宗的模板排列顺序,也总是放不对。她开始意识到,这份工作“不简单”。

作为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的汉阳区检察院,照例会对每年的新进干警开展检察文化教育。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曹梦琪和其他同事一起,新奇地打量着一幅幅精美而深刻的法文化墙,一句句精炼而发人深省的管理格言……她开始觉得这个地方也“不简单”。

“工作从心开始,力求一次做对。”再次回到整理案卷的工作,曹梦琪将院里文化管理长廊上的这句话作为了工作目标。她逐渐意识到,每个案件都有不同点,材料的摆放需要她对整个案件流程以及每一份笔录、书证的内容和作用有细致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整理出一份高质量的案卷。经过自己领悟和他人的帮带,曹梦琪很快适应这份工作。

2017年,她在公务员考试中报考了汉阳区检察院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曹梦琪实现职业态度的转变,是汉阳区检察院运用检察文化这只“无形之手”完善管理和引领干警成长的精准诠释。该院副检察长王德胜介绍,该院始终将检察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形式,是思想价值与管理模式的统一体,正是这种以文化因素占主导的管理模式,激活了干警的成长内因,激发了成长动能。

人本管理育人才

【青山区人民检察院】

2017年12月28日,武汉市检察院举办的第二届检察文化汇演活动中,两名青年干警带来的一段相声《“两反”的汉子》,引发全场阵阵笑声。其中一位声情并茂的“段子手”就是来自该市青山区检察院的李鑫。

80后的李鑫是该院2011年招录的检察人员。当年,经全面、综合考察后,该院为李鑫量身定制了英才培养计划,创建个人成长档案。针对他口才好、思维敏捷的特点,将其安排到了公诉部门,创造机会让他站上多个论辩大赛的舞台学习锻炼,同时为他配备检察实务导师、资深公诉人张青云,从业务到文化素养对他进行全方位培养。经过六年时间,李鑫不仅成为该院首批员额检察官,还获得武汉市十佳公诉人称号。

像李鑫这样的80后、90后青年检察人,目前已占青山区检察院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开发出这批潜力巨大的“宝藏”,得益于该院以独特视野构建了“人本·法治·风尚”三元结构检察文化体系,将人本管理模式贯穿于检察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英才培养计划、检察实务导师制是这一管理模式的主打项目。除此以外,该院还定期举办“青检讲坛”“青检论坛”“青年加油站”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各部门创建了“公诉微信晚自习”“侦监课堂”“民行讲堂”等多个学习平台。

“来院一年多的时间,我不仅成为了检察文化讲解小组的成员,还参加了检察文化汇报演出的主持表演和市院微信品牌栏目‘武检书声’的录制,身处互助共进的团队氛围,感觉充满了激情和动力。”2016年进院的90后雷莹莹在检察文化的感召下,业余生活很充实。

“检察文化滋养人茁壮成长,在人本思维、法治精神、健康风尚的陶冶中,我们总结出了引领青检发展的动车理论、心态定律、行动法则,形成了坚定、笃定、淡定的品格和求实、求新、求正的气质,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该院检察长吴家峰认为,人本管理是培育人才、发展队伍的有效模式。

镜头二 以文化促规范

规范引导 精细办案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着装问题不是小事,一个着装上的不规范就可能导致检察人的形象受损。”2018年3月1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的一名干警因为检察制服与运动鞋混搭,被该院检察长吴洪江揪住,当场严厉批评。

随后,该院纪检组长王晓勤对这名干警及时进行教育,并和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负责人一道商议,决定以此为契机,对全院考勤、检容检貌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务督察,规范全院检察人员作风。

“检察文化内隐于检察人心灵,外显于检察风貌。”吴洪江认为,检察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常规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文化平台、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外,还需注重检察文化的“浪花采集”,做到精细入微、完善细节,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检察文化教育、规范、引导作用。

注重规范引导一直是该院检察文化建设的追求。门口的院训“穷究于检,明辨于察,壁立守职,惟民惟法”,提醒干警依法履职、为民尽心;院中心的水台,形似一面镜子,喻意明镜高悬,警示每名检察官要时常对照反思,司法办案要公正规范;法治文化浮雕长廊、廉政教育基地等,体现了检察事业公正、清廉、担当的价值追求。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干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规范言行。

该院还全力打造与小院气质、风格相吻合的精品检察文化,在执法办案中,强调精心办案、精细办案、办精品案,以“匠人”精神沉心静气、细致入微地把案件每个环节梳理好,每个疑问解决好。

“以公诉案件庭前准备工作为例,要求从监督引导侦查取证、强化庭前证据审查、合理运用庭前会议制度、做好庭前预测和处置应对准备等方面,确保诉前工作与公诉庭审紧密衔接,让每一个提起公诉的案件,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该院刑事检察部负责人龚文峰说。

多年来,该院司法办案持续保持零投诉、零违纪的记录。2013年至2017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先进检察院”,2016年被评为开发区绩效管理“立功单位”,2017年被评为“全省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

科技与文化结合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只要简单的整理和校对,就能快速成稿,挺方便的。”日前,记者探访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检察院时,正拿着话筒在电脑前进行语音输入的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负责人沈敏笑着说道。她介绍,自去年5月院里统一装配智能语音系统以来,该系统在全院已得到广泛运用,不论是在业务部门还是综合部门,大家普遍觉得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升。

日前,该院的远程提讯、远程庭审信息化建设也已完成,对于案件事实清楚、犯罪嫌疑人认罪、证据扎实的案件,除特殊情况外,今后都可采用远程方式完成提审、开庭工作。

“以前到省内其它地方提审,单程至少就有几十公里,来回奔波,路上都耗费不少时间,以后只用到远程提讯室就能完成,可以节约不少时间成本。”批捕部门检察官刘慧对新的智慧检务系统充满期待。“提审时间缩短,我们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案件审查和证据分析上来,对于提高办案质量也是很有帮助的。”检察官桂阳补充说道。

“更重要的是,由于远程提审和开庭均是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这种同步实时监督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我们自身的司法行为。”沈敏认为。她接着指出,“远程”和“面对面”毕竟存在差距,哪些情况适合远程完成,哪些必须“面对面”,还需进一步界定,需在实际办案中继续探索总结,不断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工作规范。

作为一个位于高新区和“光谷”核心区的基层院,与辖区高科技产业发展特征相融合,将科技元素融入检察工作,以智能化促进规范化,以规范化促进司法公正,是该院正在探寻的事业发展路径。“创新、规范、智能、高效”也因此成为了该院检察文化建设的关键词,成为了每名干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因子。

“文化是创新的事业,创新是文化的秉性。全面适应‘智慧检务’新时代的要求,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在深层次提升和转型上钻研,充分营造出规范、有序、高效、文明、阳光、公正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此推动各项检察工作不断提升,小院也可以有大作为。”该院检察长查日平充满信心地说。

镜头三 用文化强素质

悦读相伴

【硚口区人民检察院】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通过对司法案例的荟萃,描述了法治在社会的各个方面……”2018年2月28日下午,在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开展的悦读分享会上,青年干警小汪正在与大家交流他的读书心得。

这是该院检察文化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院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不断丰富文化载体,通过悦读活动,提升干警能力素养,助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

走进该院办公大楼,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格调雅致的书吧,经典名著、社会学科、法学著作……上千本书籍分门别类摆放于书架上。这些书籍,是多次征求干警意见购置的,大家的阅读热情很高,仅2018年春节期间,图书借阅量就达600余人次。

干警小刘家离单位较远,平时他很少回家,以往一直是办公室、宿舍两点一线,自书吧建立,每天晚上,他都会到书吧看书。“工作之余,到这里坐一坐,每日的紧张感、疲惫感会渐渐消解,整个人的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干起事来能量满满!”小刘觉得,书吧是他的“能量补给站”。

以书吧为平台,该院定期开设了读书沙龙、读书分享、检察长荐书、有奖征文等活动,该院检察长万诗雄经常参加这类活动。他说:“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据万诗雄介绍,2015年底,该院在调研时发现,干警的能力素质提升较慢,特别是法理功底不扎实,遇到新型犯罪案件、疑难案件时,常常无所适从,力不从心。虽然当时各类岗位练兵活动经常开展,干警参与率也很高,但考试培训类占绝大多数,干警平时坚持自学的少之又少,有深度阅读习惯的更是屈指可数。

“多读书、真读书、读好书,让干警在阅读中提升能力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工作始终,促进履职到位”成为该院共识。2016年初,该院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号召开展全员悦读,建立完善了日常学习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考试考核机制、激励奖惩机制等各项程序机制,确保悦读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开展。此外,积极倡导“互联网 读书”的形式,充分利用各大网络平台、APP等,建立起QQ群、微信群,帮助大家“以书会友”,助力悦读习惯的养成。

渐渐地,干警身上开始发生变化。看书的多了,讨论娱乐花边的少了;研究业务的多了,外出应酬的少了;网上学习的多了,打手游的少了……读书,让干警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2017年,该院荣获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5名干警被授予全市先进检察官、优秀公诉人称号,18名干警在省市各类调研征文、演讲比赛中获奖。

文化积分

【江岸区人民检察院】

“下面,请武衍明、吴相岩……上台领取文化积分换取的图书。”今年2月2日下午,在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岸检讲坛室内,该院检察长黄定海正在为青年干警赠书。

去年10月底,为激发青年干警主动学习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检察文化的引领作用,该院青年干警文化积分管理办法正式出台。“青年干警通过参加本院或上级青工委、团组织举办的活动,撰写调研文章,参与业务竞赛等方式,可以获得文化活动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图书。”该院团总支书记周婧介绍,“文化积分办法实施三个多月来,青年干警共参与青年活动13项,其中市级活动6项,积分管理办法成效显著。”

前不久,由该院原创的歌曲MV《来到江岸》被多家媒体转载,在检察人的朋友圈中刮起了一阵“小旋风”。这首RAP歌曲是由该院干警吴相岩作词作曲,借用说唱的形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30多名青年干警在舞蹈零基础的情况下参与MV拍摄演出。“虽然拍摄时天气冷、工作忙,利用十多天的午休时间排练,但大家没有丝毫抱怨,反而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院领导还是活动参与者,都让我们从内心里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参加演出的干警胡阳在谈及参与MV拍摄的感受时激动地说。

文化积分管理办法不仅有效激发了青年干警参与各项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全院干警的精气神,而且还推动了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常常收到青年干警发来的调研文章,相比之前,质和量都有了很大进步,年轻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很高,学习氛围也十分浓厚。”办公室主任盛婷玉说起文化积分管理办法实施后的变化时十分欣慰。“自从文化积分管理办法实施后,大家干劲都变足了,只要有活动通知,微信群里都是秒回,举手报名的人源源不断,青年团体的活力和凝聚力杠杠滴。”省党代表徐丽莉作为青年干警群体里的一员,亲身感受着身边青年干警的改变。

近年来,该院十分重视检察文化建设,修缮了检察文化长廊、“文渊阁”书吧、“抱冰书屋”图书室、岸检讲坛等文化活动场所,大力营造爱读书、勤学习的浓厚氛围。该院副检察长李艳丽告诉记者,“岸检讲坛是青年人的‘练兵场’,他们经常开展办案经验交流会、文学读书沙龙、业务知识大比拼等学习讨论活动,通过检察文化的带动和文化积分管理办法的助推,青年干警整体素能有了极大提升。”

在检察文化建设的有力推动下,该院在全市量化考核中连续多年保持全市前列,在职干警2人入选最高检人才库,15名干警荣获省市“十佳能手”和“业务标兵”称号,5人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

“文艺青年”

【江夏区人民检察院】

“我并不爱你,因为你的严肃囚禁了我的浪漫。我并不爱你,因为你太理性,不允许我感情用事……”日前,武汉市江夏区检察院控申部门干警罗毅君的一首诗歌《致检徽》在“武汉检察”官方微信上推送,让大家再次认识了这位女检察官的文艺与浪漫。

作为该院文化“工匠”的青年代表,投身检察文化建设的汗水记录着她从一名青涩学生成长为优秀检察官的每一步。基层控申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罗毅君却乐在其中。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来访群众,走进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热闹的控申接待大厅俨然成为“文艺青年”罗毅君的一座“富矿”。

一次,一名因承包的鱼塘被提前收回的村民来到江夏区检察院接访大厅,要求村里赔偿十年内可期待利益的损失。面对情绪异常激动的来访者,罗毅君给他讲起了“蛋生鸡鸡生蛋”的故事,打破一只鸡蛋就要求赔偿一个农场的滑稽故事让来访者情绪放松,甚至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对立的氛围瞬间得到化解。凭借着耐心和细心,罗毅君化身“会讲故事”的检察官,将接访一线变成了传播法治文化的平台。

“办好个案是一名检察人的职业追求,但在办案中不断充实这个社会的法治底蕴,才更能实现一个法律人的价值追求!”在全院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以罗毅君为代表的青年干警努力争当从个案中不断浇灌出美丽花朵的辛勤园丁。

2017年夏天,该院公诉部接到一起交通肇事案,5岁的小语(化名)在一起车祸中失去了自己的左腿。在对小语依法开展刑事救助的同时,检察官们更为关注小语心理健康的重建,不断用法律的温度驱散小语心中的阴霾。在该院的帮助下,小语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她的家人也给检察院送来了“秉公司法,为民解忧”的锦旗。检察官们让更多的人触摸到了法治文化的阳光。

2017年10月,江夏区举办盛大的群众文化活动“百花奖”大赛,由该院干警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今天我接访”走上舞台,在全区数十万群众面前展现了检察文化的魅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在该院党组的支持和培养下,一批又一批青年干警成长为糅合法律刚性与文化柔性的人民检察官,成为检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周晶晶 通讯员彭建超 刘珂 李敏 周浩 曾黎 郝硕 王春晓 张冰峰

[责任编辑: 刘淑娟]
  编辑:杨阳